序号 | 项目 |
| 安全要求 | 检查情况 | 备注 |
1 | 建(构)筑物 | 1.1 | 铸造车间、高温熔融炉工艺的厂房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
|
|
1.2 | 铸造车间、高温熔融炉工艺应设置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一层靠外墙设置,不得设置在地下室及地下层。 |
|
|
1.3 | 高温熔融工艺与其配套的生产设备应设置在独立的场所,场所采用乙级以上防火门。 |
|
|
1.4 | 高温溶炉设置场所与其配套的生产设备区域,每个防火分区应设两个以上安全出口。 |
|
|
2 | 铸造熔融炉工艺 | 2.1 | 炉盖、感应器、坩埚、炉架等部件等应完好、牢固,炉底及其支撑装置应牢固可靠。 | < |
|
2.2 | 炉体、热绝缘炉衬应完整,且无破损;炉盖提升、旋转机构和电极升降机构应灵活可靠,限位装置灵敏、可靠。 |
|
|
2.3 | 倾炉限制器、炉顶限制器、炉体的桥架限位开关、传动装置应灵敏可靠;水冷系统无泄漏、无堵塞。 |
|
|
2.4 | 敞开的上料口低于操作面700mm以下时,周围应设置防护栏。 |
|
|
2.5 | 熔融炉炉底、炉坑及周边严禁积油、积水,熔融炉上方不得存在滴、漏水隐患。 |
|
|
2.6 | 保温炉每次放熔融金属铸造前,应检查确认金属物料干燥、炉体、流槽完好,防止冒槽。 |
|
|
2.7 | 起吊设备应设置可靠的限位装置,且与动力回路联锁。 |
|
|
2.8 | 起吊设备吊具(钩)、绳索应符合安全标准规定,并能承受高温作业环境的影响。 |
|
|
2.9 | 高温熔融炉区域应设置防止高温、小心烫伤等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
|
|
2.10 | 安全防护罩或网、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安全标识应齐全、完好。 |
|
|
2.11 | 距操作者站立面2m以下的设备外露旋转部件均应设置齐全、可靠的防护罩。 |
|
|
2.12 | 熔融炉岗位应配置相应的防尘、防毒设施,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
|
|
3 | 铸造机械工艺 | 3.1 | 铸造机械设备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工业梯台应符合相关规定。 |
|
|
3.2 | 管路不得靠近热源,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及高温保护措施,无漏油、漏气、漏水现象。 |
|
|
3.3 | 模具区域应采用可移动保护装置,以避免运动引起的伤害。 |
|
|
3.4 | 机械设备安全门等防护装置应与控制系统联锁,在防护装置未进入正确位置时,压铸机不能启动合型动作。 |
|
|
3.5 | 附属的气瓶、储气罐等储能装置安全位置牢固,配置的压力表、控制阀等安全装置有效。 |
|
|
3.6 | 仪表、指示灯、操作按钮均应标识准确、清晰,动作灵敏可靠。 |
|
|
3.7 | 有独立的控制和操作的转换开关并安装在闭锁的柜(箱)并设有急停装置。 |
|
|
4 | 用电安全 | 4.1 | 铸造熔融炉周边不得水平敷设电气线路,必需设置时应采取镀锌钢管套管保护措施。 |
|
|
4.2 | 铸造工艺场所严禁架设、使用临时用电线路。 |
|
|
4.3 | 用电线路应分级设置接地故障保护、短路保护、过电流保护、过电压及欠电压保护等装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切断电源或发出报警信号。 |
|
|
4.4 | 配电箱、机械设备的金属外壳及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与PE线端子板做可靠的电气连接。 |
|
|
4.5 | 机械设备的电气照明使用安全电压的照明工具,灯具采取相应的安全屏护措施。 |
|
|
4.6 | 用电线路中间不允许有接头,且无破损;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穿管保护,并不得跨越通道。 |
|
|
5 | 安全管理和个体防护 | 5.1 | 企业应对定期开展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并有相关管理制度及资料记录。 |
|
|
5.2 | 有建立健全包括铸造熔炼炉工艺在内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
|
|
5.3 | 企业应制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按照计划对铸造熔融炉工艺岗位操作人员实施专项培训并有培训记录档案资料。 |
|
|
5.4 |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有专项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工作记录及管理档案。 |
|
|
5.5 | 编制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案的编制、评审或论证、发放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定期组织演练。 |
|
|
5.6 | 为岗位作业人员提供符合行业标准要求的高温防烫、防尘、防毒、防噪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
|
|